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商务服务 » 展览会信息 »

2019环博会广州展展会预定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环博会广州展
单价: 电询
起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所在地: 上海
最后更新: 2019-03-31 22:09
浏览次数: 10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2019环博会广州展

环保网站 http://www.ie-**po.cn/

2019第五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

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

展期:2019年9月18-20日

开放时间:9月18日 09:00 - 17:00

9月19日 09:30 - 17:00

9月20日 09:30 - 14:00

展览面积:40000平方米(预计)

展商数量:600家(预计)

参观人数:32000人(预计)

参观对象:专业人士免费登记入场

 

高品质大规模  华南环保强音

2018年华南品牌环保展圆满收官,2019年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将于2019年9月18-20日在广交会展览馆再度拉开帷幕。

2018中国环博会广州展于2018年9月20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圆满落幕。展会31,000平米展示空间共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与地区的505家展商,展出上万种环保解决方案,接待了26,493名专业观众。

2018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印证了华南环保强劲发展动力。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去岳州显示如此评价展会:“在效果时代,伴随环境督察升级,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凸显。中国环博会广州市一个真环保、有实效的盛会,对推动广东省和泛珠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的环保产业合作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作为全球旗舰环保展德国慕尼黑IFAT展的中国站,“中国环博会”深耕中国环保产业行业18年,自2000年开始,每年一届在上海举办,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环保旗舰站。2015年伊始,中国环博会与广东省换阿伯产业协会合作,在广州设立子展——“中国环博会广州展”,与IFAT全球你系列展共享全球展商、观众资源,为高速发展的华南环保产业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专业平台来寻找新技术、心热点的专业论坛与活动,与产业链各端精英一同把握行业动向,探讨创新解决方案。

 

华南优质展示平台,40,000平方米好话展示规模

展品覆盖水、固废、大气、土壤环保全产业链

泛珠地区各省市环保主管部门倾情支持

市政、工业、农村终端用户全力邀请

同期高端交流论坛满足多方位参展需求

举办一对一商贸配对会实现供需对接

 

展会优势

秉承全球旗舰环博展IFAT展50年的历史沉淀与品质保证

4年中国市场的成熟运作,成就华南地区嘴领先环博展

专题专区专展,展品垂直细分,覆盖环境处理全产业链品牌云集

行业龙头企业抢滩进驻,展示全球环境解决方案

100+海内外工业行业协会保驾护航,买家数量&品质高保证

300+行业及协会媒体合作,全媒体投放计划,更有效的观众组织

利用德国总部IFAT强大全球数据库进行海外买家邀约;

专业Call Center团队,全球观众邀请;

国际、国内展会积极亮相,扩大海内外买家收集渠道

 

主办方

慕尼黑国际展览集团

广东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承办方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互补≠替代,现阶段要从观念上正视多能互补

“由于成本下降,以及便利*、清洁*等优势,清洁能源发电将成为未来电力领域的主宰。与此同时,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现阶段已受到多方掣肘,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设多种能源有机整合、集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正成为大趋势。”日前,在第十二届中国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指出,多能互补将成为我国推进能源现代化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突破口。

要“互补”而非“替代”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常听到的就是更新换代,新的来了,就把老的完全替代,但在能源行业并不是这样的。”国电微网能源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俊浩表示,现阶段要从观念上正视多能互补,在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天然气、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还将被长时间广泛使用

钟宝申指出,我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化石能源使用达峰。“这意味着化石能源在我们生活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少,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主导’和100%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钟宝申强调,光伏、风电先天具有一定的间歇*,需要与其他类型能源叠加互补。“但当前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已经降低到了可以和化石能源进行竞争的状态。过去5年,我国煤炭发电比例降低了7.5%,未来5年,这一下降速度将更加明显。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占主导地位的目标应该在10年之内就能够实现。通常这种情况的发生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发展储能是重中之重

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实践和展望中,储能板块开始迎来新的机遇期。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省镇江东部电网就放弃了传统的调峰方式,建设了储能电站,利用锂电池储能在电网侧进行调峰。”国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江林表示,该项目总容量为200兆瓦时左右,“随着这个项目的成功运行,明年整个江苏地区将大力推广这样的电网侧调峰方式,这对于电化学储能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176吉瓦。其中,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为2.93吉瓦。虽然仅占比1.7%,但在运项目数量却是众多储能类型中多的。2017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项目的功率规模为0.121吉瓦,同比增长超15%。“目前,重要的还是把成本降下来。在应用为广泛的锂电池领域,国际上普遍的投资回报周期在9—10年之间。无论是在用户侧、发电侧还是电网侧,如果能够将回报周期缩短到5—6年左右,推广就会容易很多。”      

除成本问题外,也有专家指出,目前虽然对储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较多,但通常只是针对材料和单一装置的研究,且很多项目还在示范验证阶段,整个系统应用以及整个产业并没有一个相对明晰的技术路线。换言之,哪类技术、哪种项目更有市场发展前景当前并不明确。

“小众”领域期待关注      

此外,在多能互补的家庭中,与光伏、风电等成熟发展的能源品类相比,生物质能、氢能、光热能等“小众”能源则期待获得更多的关注。      

钟俊浩指出,到2020年,我国氢能产业规模计划达到3000亿产值,但当前氢能的多种利用形式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氢能可以做氢气发电站,也可以用来供热。例如,对现有天然气管道的改造完全可以用氢气来供热。同时,氢能还可以制成燃料电池成为动力电源,这也是非常热门的利用方式之一。”在氢燃料电池车方面,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以氢能车为例,目前国际上在前端的制氢、储氢、加氢环节已经成功控制了成本水平,但在使用终端的制造成本还居高不下,现在日本对于部分氢燃料电池车型已经有一定的国家补贴,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产业的发展。”      

同样,在生物质供热领域,从业者也希望国家加大推广和支持的力度。“能源的终端利用市场一共有三个,发电、供热和交通燃料,其中在全球范围内供热市场的能源消耗占比已经超过半数。对中国而言,这一比例可能更大。”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表示,在中国庞大的供热市场中,目前燃煤的占比高达80%以上。“而生物质供热作为可再生能源供热的一个重要选项,给大家的感觉一直是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但实际上它是不靠政府补贴,完全靠着市场生长起来的行业。2017年底国家开始出台政策指导产业发展,这对行业而言是一种鼓励。”      

而与氢能和生物质供热相比,光热行业则正在经历艰难的爬坡。融资困难、国外技术封锁、装备能力差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首批20个示范项目完成度远不及预期。“在光热领域,参与者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真的希望在行业经历困境时,民营企业能够坚持下去,更希望有更多的央企、国企,特别是传统的‘五大四小’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壮大光热行业的发展力量。”

(编辑:Wendy)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