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建筑、建材 » 工程承包 »

重庆碳纤维、重庆碳纤维布加固、重庆碳纤维加固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毅实加固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2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4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北京
最后更新: 2017-03-25 18:20
浏览次数: 12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碳纤维布加固框架梁方案的确定

  1.1 碳纤维布加固的前提

  首先,利用回弹法对框架梁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以供加固参考。经检测,混凝土的实际强度约为C30。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混凝土、钢筋的受损情况,考虑提高框架梁的抗拉强度等级,碳纤维布分两层粘贴在框架梁的底面及两侧,加固后,增加了原受拉钢筋面积,弥补了因原钢筋锈蚀而造成的截面削减,构件的承载力得到加强,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1.2碳纤维布的设计

  在受弯加固时,应使碳纤维片材的纤维方向与受拉区的拉应力方向一致。因梁底宽度为300mm,碳纤维布的宽度为300mm,由中心向两侧粘贴刚好满足两侧粘贴150mm的要求。四块分两层粘贴在梁底;再粘贴100mm宽的两层碳纤维布“U”形箍;框架梁两侧面上边缘各粘贴三根100mm宽的碳纤维布条固定碳纤维布“U”形箍,间距200mm。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碳纤维进行加固时,具体粘贴层数要通过计算确定,考虑到各层的共同工作系数,抗疲劳的能力和避免脆性破坏,一般不宜超过5层。另外,从受力性能角度而言,单层优于多层,窄幅优于宽幅;必要时纵向可以搭接,搭接长度不能少于100mm。

    


碳纤维加固对环境耐久性及长期性能分析

主要研究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混凝土构件的耐大气腐蚀性、耐水性等,如树脂与混凝土粘结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面内剪切粘结强度、弯曲粘结强度在快速暴露试验后的变化。任慧滔等通过快速冻融试验、碱化试验、浸水试验、湿热试验研究了腐蚀环境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的耐久性能较好,在各种暴露条件下,力学性能没有明显退化;采用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和湿热试验,研究了腐蚀环境对FRP与混凝土粘结性能、FRP加固混凝土梁、柱受力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FRP与混凝土粘结性能下降较大,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


碳纤维加固工艺流程可以归纳为:

施工准备→砼表面处理→涂刷底胶→构件表面残缺面修补→粘贴碳纤维→表面养护→找平材料配置→底层或树脂配制→浸渍树脂配制

1. 混凝土表面处理

  1.1 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

  1.2 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

  1.3 裂缝修补:缝宽小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涂刷密封;大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

  1.4 打磨:将构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接槎等)打磨平整,修复后的构件表面尽量平顺。

    1.5 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2.缺陷部位涂刷底胶

  将配好的底胶(粘结剂),用涂刷均匀于缺陷部位的砼表面。

3.构件表面残缺面的修补

  用环氧腻子对构件表面残缺面的修补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要点如下:

  3.1 腻子主剂、固化催进剂、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3.2 构件表面凹陷部位用环氧腻子填平,修复至表面平整。在残缺修补中使用环氧腻子时,要在气温-5℃以上,相对湿度小于85%的条件下施工。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4.涂刷底胶

  将配好的底胶(粘结剂),用滚筒均匀涂刷于需要粘结的砼表面。

5.粘贴碳纤维

  粘贴碳纤维材料之前,首先应确认粘贴表面干燥。气温在-10℃以上,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为防止碳纤维受损,在碳纤维材料运输、储存、裁切和粘贴过程中。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材料,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为防止材料在保管过程中损坏,材料的裁切数量应按当天的用量裁切为准。碳纤维纵向接头必须搭接20cm以上。该部位应多涂树脂,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其施工工艺要点如下:

  5.1 粘贴树脂的主剂、固化催促剂和固化剂应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5.2 粘贴时,在碳纤维和树脂之间尽量不要有空气。可用罗拉(专用工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材料上滚压多次,使树脂渗浸入碳纤维中。

6.养护

粘贴碳纤维材料后,需自然养护1-2小时达到初期固化,应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外界干扰和碰撞。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