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化工 » 二手化工设备 »

工业微波解冻设备、浙江微波解冻、铭鑫微波厂家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铭鑫微波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5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4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山东 济南市
最后更新: 2017-03-11 15:27
浏览次数: 6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微波解冻的原理: 微波是频率在300MHZ到300KMHZ范围的一种电磁波,它是利用物料的介电特性来进行加热解冻的,食品物料中的极性分子(称为偶分子)在作杂乱无规则的运动,例如水就是极性分子。当处于电磁场中时,极性分子将重新排列,带正电的一端朝向负极,带负电的一端朝向正极。若改变电磁场的方向,则极性分子的取向也随着改变,若电磁场迅速交替地改变方向,则极性分子也随着作迅速的摆动。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极性分子随着电磁场方向改变而作的规则摆动将受到干扰和阻碍,即产生了类似摩擦的作用,使分子获得能量,并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物料的温度升高。由于微波均以每秒数亿次的速度(24.5亿/秒)周期性改变电磁场的方向,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能。

微波解冻机是在电磁波的高频辐射作用下,利用极性分子振动产生与周围分子的弹性碰撞、磨察生热,其升温方式从产品材料内部产生,利用这种方法回温解冻食品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产品无细菌滋长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是其他工艺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微波应用于冷冻食品的解冻工艺可分为调温和融化两种,调温一般是将冷藏的冻品解冻时从较低温度调到水的冰点附近即-4~2℃左右。此时物料尚处于固态更易于切削加工等,这也是冷冻加工原则要求。

食品安全取决于从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每一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质量不过关。为了尽可能保证食品的原有品质,我们采取了全新概念的冷链加工系统。

   谈到冷链加工就不得不先说热链加工。传统的外卖餐都热炒热卖,温度保持在10℃—60℃之间。由于运送中食品持续保持较高的温度,所以容易生发细菌,保存时间最长4小时,且常有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而冷链加工,是使食品从原料采购、生产、贮藏、配送、销售等整个运行流程的各环节,始终处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状态,并且食品的采购粗加工等也都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各种食品餐盒装入配餐车之后会保存在0℃—7℃的冷藏柜内,即使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食品也一直处于冷藏保鲜状态。在这种冷链生产的方式下,产品的保质期长达15天。



肉类低温储藏是肉类储存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储存时间长等优点。

低温储藏法是在冷库或冰箱中进行,是肉和肉制品储藏中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当温度降到零下10℃以下时,肉中的水分就结成冰,造成细菌不能生长发育的环境。

一般肉类冰点为-1.7~-2.2℃。达到该温度时肉中的水即开始结冰。在冻结过程中,首先是完成过冷状态。肉的温度下降到冻点以下也不结冰的现象称作过冷状态。在过冷状态,只是形成近似结晶而未结晶的凝聚体。这种状态很不稳定,一旦破坏(温度降低到开始出现冰核或振动的促进),立即放出潜热向冰晶体转化,温度会升到冻结点并析出冰结晶。降温过程中形成稳定性晶核的温度,或开始回升的低温度称作临界温度或过冷温度。畜、禽、鱼肉的过冷温度为-4~-5℃。肉处在过冷温度时水分析出形成稳定的凝聚体,随之上升到冻结点而开始结冰。

冻结时肉汁形成的结晶,主要是由肉汁中纯水部分所组成。其中可溶性物质则集中到剩余的液相中。随着水分冻结,冰点下降,温度降至-5~-10℃时,组织中的水分大约有80%~90%已冻结成冰(表1-4-2)。通常将这以前的温度称作冰结晶的生成区(zone of maximum icecrystal formation)。温度继续降低,冰点也继续下降,当达到肉汁的冰晶点,则全部水分冻结成冰。

解冻是冻肉消费或进一步加工前的必要步骤,是将冻肉内冰晶体状态的水分转化为液体,同时恢复冻肉原有状态和特性的工艺过程。解冻实际上是冻结的逆过程。解冻肉的质量与解冻速度和解冻温度有关。缓慢解冻和快速解冻有很大差别。

微波解冻机是在电磁波的高频辐射作用下,利用极性分子振动产生与周围分子的弹性碰撞、磨察生热,其升温方式从产品材料内部产生,利用这种方法回温解冻食品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产品无细菌滋长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是其他工艺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微波解冻设备应用于冷冻食品的解冻工艺可分为调温和融化两种,调温一般是将冷藏的冻品解冻时从较低温度调到水的冰点附近即-4~2℃左右。此时物料尚处于固态更易于切削加工等,这也是冷冻加工原则要求。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