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建筑、建材 » 工程承包 »

重庆粘钢加固,毅实粘钢加固,重庆粘钢加固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毅实加固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2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7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北京
最后更新: 2016-12-18 21:31
浏览次数: 4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粘钢加固施工要点:

1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包括加固构件粘合面处理及钢板粘合面处理,是最关键的工序,应认真进行。对于混凝土构件粘合面,应根据构件表面的新旧程度、坚实程度、干湿程度,分别按以下四种情况处理:(1)对很旧很脏的混凝土构件的粘合面,应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刷除表面油垢污物,然后用冷水冲洗,再对粘合面进行打磨,除去2~3mm厚表层,直至完全露出新面,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处理后,若表面严重凹凸不平,可用高强树脂砂浆修补,在粘贴前粘合面用擦拭干净。(2)如果混凝土表面不是很脏很旧,则可直接对粘合面进行打磨,去掉1~2mm厚表层,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或用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擦拭干净。(3)对于新混凝土粘合面,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打磨去除浮浆、粉尘后,用擦拭干净即可。(4)对于湿度较大的混凝构件或龄期在三个月内的混凝土构件,因一般树脂类胶粘剂在潮湿的基层上粘结强度会大幅度降低,故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对于钢板粘合面应根据钢板锈蚀程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法处理:(1)如钢板未生锈或轻微锈蚀,可用喷砂、砂布或平砂轮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应尽可能大,打磨纹路尽量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其后用擦拭干净。(2)如钢板锈蚀严重,须先用适度盐酸浸泡20分钟,使锈层脱落,再用石灰水冲洗,中和酸离子,最后用平砂轮打磨出纹路。

2 卸荷  为减轻和消除后粘钢板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粘钢板前宜对构件适量进行适量卸荷。

3 配胶    粘钢胶均为A、B两组分环氧树脂类建筑结构胶,须在现场按比例混合均匀才能固化,其配胶方法都可参照如下操作:

配胶前准备好案秤、配胶用的干净容器(一般用塑料盆或铁桶)、丙酮、干棉纱、抹刀、搅拌器具等。称料前应对A、B两组分分别进行充分的上下搅拌。注意A、B取胶器具不能混用。每次配胶都必须称量,随配随用,且配胶量不宜过多,否则难以搅拌均匀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配好的胶需在适用期(夏天约为30分钟,冬季约为60分钟)内用完。在洁净容器中,按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配胶比例分别称量A、B两组分,采用手工或胶料搅拌器按同一方向进行搅拌,搅拌至基本均匀后,将胶料全部翻倒至另一容器再继续搅拌至色泽完全均匀一致,以确保没有混合不匀的死角。采用胶料搅拌器时,搅拌转速应用慢速(400~600转/分钟),搅拌时间3-5分钟左右。应特别注意:配胶比例不正确或搅拌不均匀会严重影响结构胶性能。

4 粘贴  胶粘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粘合面和钢板粘合面,为使胶能充分浸润、渗透、扩散、粘附于粘合面,宜先用少量胶于粘合面来回刮抹数遍,再添抹至所需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钢板粘贴后,用铁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并重新粘贴(所有操作应在胶的适用期内完成)。

5 固定与加压  钢板粘好后立即用卡具、支撑或膨胀螺栓等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粘剂刚好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膨胀螺栓一般兼作钢板的永久附加锚固措施,其埋设孔洞应与钢板一同于涂胶前配钻好。

6 固化  粘钢胶可在常温接触压力下固化,施工后应立即固定,固化期间避免扰动。25℃时,固化一天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三天即可受力使用;固化温度降低,固化时间应相应处长。若固化温度低于5℃,应采取红外线灯(或碘钨灯)加热等加温措施或使用低温固化改性产品。

7 检验  粘钢的同时可制备钢--钢拉伸剪切试件及钢--混凝土双剪试件各5个,进行粘结抗剪强度试验(有关试验方法可与凯诺公司技术人员联系)。粗略的钢--混凝土粘结检验,可在施工时,同条件粘一小钢块于混凝土面上,完全固化后进行破坏试验,合格的破坏面应在混凝土。加固构件的粘钢质量,可先查看其外观,检查钢板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度,并以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粘贴面的质量也可采用非破损的方法检验,但比较复杂且有待进一步研究。

8 防腐处理  外部粘钢加固钢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当外抹砂浆保护层防腐时,为有利于砂浆粘结,可于钢板表面粘结或外包一层钢丝网或涂刮胶后点粘一层豆石,在抹灰时涂刷一道混凝土界面剂。



粘钢加固法的发展前景

  根据现在的文献资料,很多科研学者已经对粘钢加固法进行了许多定性分析及实验,对粘钢加固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仍为混凝土柱及混凝土梁,对节点的实验和分析较之相晚,也较少,但在现代建筑规范“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下,却显得尤为重要,亟待发展。

  当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偏向于安全,但在加固设计中,若在构件承载力不足的条件下过度的加固构件而忽略了节点相对于构件的强弱,同样也会违反“强节点若构件”的要求,非但不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承载力,还有可能使塑性铰的位置在不正当加固的情况下发生偏移,使破坏形式转化为更为严重的节点破坏,因此,粘钢加固后的节点抗震性能也显得极为重要。


粘钢技术的实用性

  我国的粘钢工艺始于民国时期,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广泛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工作与实地的实际应用,施工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对于粘钢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在应用中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在我国,粘钢加固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研究,通过大量试验与工程实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工程实际中,粘钢加固比较其它加固方法具有下述实用性:

  一,可以不必增加荷载设计,不用重新对于原来的设计进行变动,就可以增加其荷载能力;

  第二,硬化的周期短,施工的周期短,可以的减小施工对于正常使用的影响;

  第三,连接剂或是胶黏剂的强度以及延展性可以很好的传导应力,能够使后来的粘钢与之前的钢结构融为一体;

  第四,在粘钢的过程中,不仅对于原来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与强化,对于原来的钢结构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增加了原结构的抗开裂性与抗震性;

  第五,节约成本,由于对于建筑结构原本的结构没有进行大幅的改造与重新设计,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成本,比其他的方法经济实用。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