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建筑、建材 » 工程承包 »

房屋碳纤维加固、铜梁碳纤维加固、毅实加固(查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毅实加固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5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北京
最后更新: 2017-03-12 13:35
浏览次数: 3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碳纤维加固中空鼓问题处理办法

粘贴碳纤维布时,在碳纤维布和浸渍胶之间不应残留空气形成气泡造成空鼓。为此,可用器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滚压多次,对角隅处应向着角隅滚压,对拱起的部位要向相反的方向滚压,以去除气泡,使浸渍胶均匀地充分渗浸入碳纤维片的碳纤维束中。

空鼓处理方法如下:

1、注入法,在碳纤维布上打开两个以上的小孔,使用注射器注入浸渍胶,然后进行按压整平。

2、割刀切入修补法,沿纤维方向切入2~3刀,用橡胶刮板、毛刷沾上适量浸渍胶,填进割开的缝内。

3、补丁补修法,当贴片完全固化后,无法用割刀切开或注入浸渍胶,或碳纤维片表面出现褶皱或松弛时,应割去不良部分,重新粘贴碳纤维片,且重新粘贴搭接部分宽度不少于10cm。



碳纤维复合加固的现状及展望

   根据对粘钢及粘贴碳纤维加固性能的研究发现,这两种加固方法均各有其优点和不足:碳纤维加固后梁的承载力有明显提高,碳纤维布层数越多,梁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越大。但对构件的刚度有一定的影响。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对CFRP加固构件,无论其最后是哪一种破坏形式,加固后截面的延性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纤维材料的脆性性能,其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而对于粘钢加固,可以明显提高梁的刚度及梁的极限承载力。钢板越厚,承载力越大,但由于钢板并不如CFRP 柔软,且加固用钢板厚度也不宣过大,故在粘结时对粘钢的层数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超过二层。

   因此,如采用CFRP 与钢板的复合加固方式可弥补单一材料加固方法的不足,一方面能满足构件承载力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对CFRP 材料的错固,改善被加固构件的延性,使施工过程更便捷。

   但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以下问题:

   (1) 受力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构件在加固后结构体系受力复杂:加固后的结构多半属于组合结构或组合截面,新旧两部分共同工作,因此结构受力程度,以及新旧材料的结合情况和施工措施等都对加固结构的受力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分析难度很大。一般情况下,加固结构属于二次受力结构,新旧两部分存在着应变和应力不同步发展的现象,新加部分材料的潜力有时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对部分构件的加固有时还会改变结构体系的刚度分布,便加国后结构体系在外力作用下受力的分配模式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薄弱环节。现有文献的研究多集中于一次受力,且构件都是在完好的状态下进行加固的,这与实际情况下,构件受力甚至己产生裂缝的状态不符。

   (2) 大多数文献资料都仅限于对受拉区的加固,而对粘接锚固可靠的粘纤维加固受弯构件,其正截面可能产生纤维拉断破坏或混凝土压碎破坏两种破坏形态。截面的破坏状态与截面的配筋量、外贴纤维的用量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关。在混凝土强度和原有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当纤维配置率较小时,截面的破坏是以纤维拉断破坏为标志,随着碳纤维配置率的增大,截面将产生界限破坏,即在纤维拉断的同时混凝土压碎,当纤维配置率继续增大时,截面的破坏以混凝土的压碎为标志。

   因碳纤维是对混凝土梁受拉区的加固,所以当纤维配置率较大时,构件受力机理可等同于梁底钢筋配筋量增大的超筋梁。此时的梁在开裂前换算截面的中和轴下移,顶面压应变大于底面拉应变。随着弯矩增加,临近梁的破坏时,顶面混凝土首先达到极限抗压强度。构件最终的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的脆性1 破坏。所以混凝土受压区的加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3) 目前讨论矩形梁加固的资料较多,而T 形梁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整体式肋形楼盖中,楼板、梁浇注在一起,应按T形截面梁处理。

   综上,笔者认为研究利用钢板和碳纤维各自的特点对T形梁在受压区及受拉区进行复合加固并研究其在二次受力状态下的加固效果应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混凝土表面处理→找平→涂底胶→粘贴→养护

  2操作要点

  2.1混凝土表面处理:

  1、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去掉混凝土表面劣化层并将模板间段差打磨平滑;

  2、打磨后以毛刷或高压空气除去粉尘,粘胶前再用清洗剂擦拭混凝土表面;

  3、对于混凝土表面有较大缺陷处(如蜂窝、麻面或疏松处)应预先进行修复,对麻面应用环氧砂浆找平,混凝土表面疏松的地方应先将其剔除,然后用环氧砂浆找补,直到平整为止,且保持砼清洁干燥;

  2.2找平:

  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若仍有凹陷处,应使用修补胶将其找平。构件转角处应用修补胶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其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

  2.3 涂底胶:

  1、将施工过程中用到的结构胶和浸润胶先放在各自的容器中单独搅拌,待搅拌均匀后,按照设计比例将两者逐步混合搅拌至均匀,而后以滚筒刷子含浸混合好的底胶均匀涂布,底胶指触干燥时间约3~12小时;

  2、配置粘贴胶时,要控制好粘接胶的用量,尽量控制在可使用范围时间内,如果配置过多有剩余,超出规定使用时间则不得再次使用;

  2.4粘贴:

  1、首先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碳纤维布的宽度分为200mm,300mm两种,长度有2000mm,900mm,1500mm等多种尺寸,所以在实际施工前,先按照所需尺寸裁剪碳纤维,这样便于工人施工操作,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在粘贴碳纤维布前,提前对所需粘贴的部位放线定位,以便达到粘贴位置的准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别在所需要加固的梁底、板底等位置放线标记,以便工人施工,防止加固位置不在所需位置处而没有达到加固的效果;

  3、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置结构胶粘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涂贴过程中,按照定位线的尺寸,在指定位置用滚压式的方法均匀涂贴,特别在搭接转角的部位处多涂抹一些结构胶;

  4、将碳纤维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使胶液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注意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特别注意碳纤维边缘处的粘贴程度,在该边缘处用同样的方式滚压,使之与结构胶充分接触,达到粘接;

  5、多层粘贴时应重复上述步骤,并应在碳纤维表面的结构胶粘剂指触干燥时,立即进入下一层的粘贴。且应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涂抹一层结构胶粘剂;

  6、如碳纤维长度不够需搭接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当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各条或各层碳纤维布之间的搭接位置宜相互错开;粘贴两层或以上时,应连续粘贴,否则再开始粘贴前里层碳纤维表面应擦拭干净;

  7、粘贴过程中,进行空鼓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可以在碳纤维布上开2个以上的孔,使用注射器注入结构胶;沿着碳纤维布的方向切入几刀,然后用结构胶填充,最后用毛刷涂抹胶在切口处封闭;

  2.5养护:

  1、碳纤维粘贴完成后,自然养护24小时达到初期固化,在固化过程中,不得对碳纤维破坏干扰,对于粘贴于板面或墙面的碳纤维要特别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工人或者机具对碳纤维的破坏;

  2、在养护过程中,如果遇到碳纤维布粘贴不达标且无法进行养护修复的,需将该碳纤维布完全破坏,该位置清理后重新粘贴碳纤维布。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