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蒙古包、园木轩、制造蒙古包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园木轩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5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7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山东 济南市
最后更新: 2017-03-12 20:04
浏览次数: 3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这是蒙古包的三忌,这种风俗自古就有。进别人家的时候,首先要撩毡门,跨过门槛进去。因为门槛是户家的象征。踩了可汗的门槛便有辱国格,踩了平民的门槛便败了时运。所以都特别忌讳,令行禁止。后来这种法令虽然成了形式,但不才门槛一事,却因为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而流传下来。只有有意跟对方挑畔、侮辱对方的人,才故意踩着人家的门槛进家。 

  尊重主人的客人,不但脚不踩门槛,连毡门也不能从正中而入,而要轻轻地撩起祥云帘子,从毡门的东面进去。把右手向上摊开,用手指头肚而触一下门头,才能进去。这样做的用意是祝福这家太平吉祥 

  平时为了尊重门户,不但脚不踩门槛,手不抓门头,连顶毡也不能随便触动。在苏尼特嘎林达尔台吉的传说中,就写着'不可触动顶毡、灶台、有顶的帽子'等字句。蒙古包的帽子就是顶毡,所以不许随便触动。早晨拉顶毡的时候,用右手拉住顶毡带子,从胸前转一圈(顺时针)转到西面拉开。晚上盖顶毡的时候,用右手在胸前转一圈,拉回到东面。顶毡晚上盖住,白天揭开。白天只有刮风下雨才盖上顶毡。平素晴天丽日,忌讳盖上顶毡。只有家里死了人,才把顶毡盖上,或者把顶毡的三角向天窗垂下来。


 蒙古包迁移的时候,一般用牛车或骆驼驮运。搬迁的时候,佛像、顶毡、毡门、套瑙一定要走在前面。把箱柜、哈那、乌尼捆成长方形状,上面再放木门、毡门,在上面是套瑙,套瑙的上面是顶毡包裹的佛像。

  牧民搬家的时候,邻里都要来帮忙,将毡包等装捆到车上以后,把热茶、奶酪、饼子拿到蒙古包的原址上,为他们送行。先走的是佛像和套瑙,驼驼行动以前,牵驼的女人开始穿衣。这家的尊长为她鞴马。女人牵上驼驼以后,绕着蒙古包的旧址,从东向南,顺时针转一圈,再上马离去。这家尊长在毡包的旧址上穿好新袍,骑马跟在骆驼的后面。主要是看看驮子是否倾斜、是否有东西掉下。小畜总是在最后,由老人和孩子赶着前进。

  蒙古包运走以后,要把原址打扫干净,牛练绳下面的粪便要清除,春秋季节一定要把火种扑灭。


现代意义上的东亚蒙古=蒙古本部(草原部落)+卫拉特蒙古(林中百姓)另有布里亚特/巴尔虎蒙古(归蒙古本部管的林中百姓)

蒙古本部=蒙古左翼三部+蒙古右翼三部+科尔沁部(东蒙古,独立藩镇)

蒙古左翼三部=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

蒙古右翼三部=土默特部+喀喇沁部+鄂尔多斯部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

蒙古本部:传统上北元帝国的残部建立的国家(也就是明朝的鞑靼),现在的内外蒙古人(除阿拉善盟和外蒙科布多外)

血统上一般是牧民

语言为「蒙古语」,传统蒙文用「胡都木蒙古文」拼写

察哈尔部:传统上蒙古汗国大汗所在地,现在主要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人,另外被满清打散,散见于各地

(著名人物:北元中兴之主——达延汗(明译鞑靼小王子);北元末代大汗察哈尔林丹汗)

兀良哈部:明末以后不存在,散见于察哈尔、土默特、喀喇沁(注意「兀良哈」和「乌梁海」是一个词的不同汉译,但此兀良哈人和乌梁海人毫无关系(图瓦人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著名人物:朱棣的兀良哈三卫)

喀尔喀部:哈拉哈河流域,传统上留守漠北的蒙古人,现在的外蒙古人

鄂尔多斯部:传统上蒙古副汗-济农的驻地,现在的伊克昭盟蒙古人

(著名人物:伊克昭盟盟长世袭济农,在察哈尔部败亡后,可算是黄金家族最嫡流的传人)

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系出同源,现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蒙古人,另外,西支有一部分在青海,东支有一部分在赤峰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