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单段煤气发生炉_潍坊煤气发生炉_章丘运昌(查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农机配件的加工销售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1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山东 济南市
最后更新: 2016-08-25 15:44
浏览次数: 2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煤气发生炉的操作规程

1、煤气发生炉(热风炉)点火前的检查工作:

(1)检查各种管路是否畅通,各阀门是否灵活,各种零件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

(2)检查各种电器、仪表是否指示正确,开头是否完好。

(3)接通电源、蒸汽、生产用水。

2、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1)加煤斗前放满煤,所有水封部位添满水。

(2)打开放气烟囱(在除尘器上),关闭通往加热炉的煤气总阀(水封)。

(3)准备好点火用稻柴、创花、油回丝等引火材料,准备好封炉门用的火泥。

3、铺炉及点火:

(1)选用充分燃烧过的30-100mm炉渣铺炉。

(2)近风帽处应铺些块度较大的灰渣,以利于均匀的鼓风,铺好后应吹风片刻,使渣层通风顺畅。

(3)放入木柴,即可从炉门处进行点火。

(4)点火后,当火力旺时,可加入少量煤和开动鼓风机,使四周燃烧均匀后,便可加厚煤层,使之达到正常气化,并准备送煤气。

4、煤气的输送:

(1)点炉至一定程度时,增加风量及加煤量,同时送入水蒸汽,当燃料层达到一定高度时,放气烟囱处看到有黄烟气,便是煤气已经发生。

(2)关闭放气烟囱,打开煤气总管阀门,使煤气流入加热炉,此时可进行烧咀点火。

5、停炉操作:

(1)停炉前半到一小时停止加煤,并搅出灰,使之燃料烧尽。

(2)停炉前首先打开放气烟囱,先关一次风,后关二次风(有利于烧咀保护),并同时关闭蒸汽阀门。

(3)关闭电器仪表柜总电源,关闭煤气总阀门。

 

章丘运昌节能环保设备厂

 


国外资料报道,两段炉入炉煤中水分最高应控制在15~25%的范围,高于此值的煤需先进行干燥处理方可使用。美国的FW-Stoic两段炉,规定入炉煤中含水量为12~15%;英国的W·I两段炉要求入炉煤中的含水量<15%;也有报道入炉煤中的含水量<6%为最适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入炉煤中的含水量以控制在<15%为宜。

   两段炉气化用煤的含水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干馏段的高度设计。水分含量高,干馏段则高,反之则低。4 X, ~$ z, a' ~9 w' f1

o

   为了控制入炉煤的含水量,两段炉煤气站应设置煤棚,尤其是在多雨的南方地区更为重要,否则,湿煤进入振动筛之后,煤粉会堵塞筛网,降低筛分效果,很难保证入炉煤的粒度要求,进而影响气化效果。 , s6 X& M! z! B2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水分是造成煤热稳定性不良的主导因素之一,特别是内在水分中的结合水容易突然析出产生汽化,从而导致煤块崩裂。在两段炉内,由于设置较高的干馏段,煤料的受热速度缓慢,煤中的水分徐徐挥发析出,能够造成良好的干燥效果,即可使煤的热稳定性得以改善。因此,两段炉对煤中水分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例如含水量偏高的褐煤也能用于两段炉气化。章丘运昌节能环保设备厂


目前工业所用的燃料主要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种。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气体燃料应用越来越广泛。       气体燃料一般称为煤气。如按其生产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天燃煤气两大类。在天然煤气中。有通过钻井从地下开采出的气井器、矿井气、石油拌生气和天然沼气等。在人造煤气中要有焦煤气、发生炉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发生炉煤气的产品也属于固体燃料(煤或焦炭)经过气体的一种热加工过程,即用氧或氧化合物(蒸汽、二氧化碳)通过高温的固体燃料(煤、焦炭)层、其中起氧化作用的有机物质(空气、水蒸汽)称为气化剂,生成含有氢、一气化碳及甲烷等的混合气体称为煤气。按气体剂的不同分为下列三种:      一、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气化剂。      二、水煤气:以水蒸气为气化剂。      三、混合煤气: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当空气和水蒸汽通过高温的固体燃料层(煤或焦炭)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混合煤气并燃烧放热加热工件的炉窑,其煤气炉与工业炉连体砌筑。当气化剂(空气或水蒸汽)鼓入炉内时,沿煤层高度方向形成五层,自下而上可分为:灰渣层、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层。气化剂首先经过渣层得到预热,当上升进入高温燃烧层时,碳和氧发生氧化放热反应。氧化层中产生的热气继续上升,与上层燃料接触,产生还原反应。还原层中产生的热气体再往上升,加热了上面的煤层,形成干馏和干燥层。干馏层的挥发份逸出。生成的煤气聚集在料层上,并连同燃料的物理显热一并进入烧嘴燃烧。章丘运昌节能环保设备厂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