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厦门王宸字画拍卖价格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电询
起订: 1 幅
供货总量: 1 幅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福建 厦门市
最后更新: 2018-10-12 17:05
浏览次数: 15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清代绘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不同的趋势。在崇古方面,很多画家深受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以摹古为宗旨,出现了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组成的“清初四王”。他们推崇“元四家”的绘画风格,强调笔墨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中和”意韵。由于“四王”的社会地位显赫,故追随者众多,在士大夫阶层中有着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的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被视为清代画坛的正宗,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四王”之后,又出现了“小四王”“后四王”等。“小四王”之一的王宸继承了“清初四王”的笔墨精髓,成就显著。

王宸(1720—1797),字子凝、子冰,号蓬心、蓬樵,晚署老蓬仙、潇湘翁等,江苏太仓人。他是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永州知府。他工诗书,书法学颜真卿,又多藏古碑刻。王宸的山水画师承家学,以“元四家”为宗,深得黄公望之法,仿王绂尤得神髓。

王宸《秋江垂钓图》扇页为纸本设色,纵15.6厘米、横46.5厘米,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画家画一河两岸。近景石坡上秋叶泛红、草树繁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树间有茅亭一处。江岸边芦苇飘荡,两只小舟泛于江面之上,各坐一人于船头——一人垂钓,另一人似乎正悠闲地与垂钓者交谈。对岸山石堆叠,树木生长于山石之间。山石之后的江面上有许多石滩。远处的山峦连接天水,最后渐渐消失于天际。整个画面郁郁苍苍,更有倪瓒旷远的意韵。画家笔墨老辣,使作品于枯寂中带有些许秀润之气。山石、树木的行笔方中见圆,多为干笔。画家先用笔勾勒山石、树木,后用墨由淡向浓地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地反复皴擦。在用笔方面,画家干湿并用,使画面于枯毫重墨中兼有润泽之趣和苍茫之感。在设色方面,画家继承黄公望浅绛设色的传统,使画面显得清淡秀雅。近处的山石以淡墨、石绿晕染,远山以淡淡的花青色晕染。松树树干以深黄、赭石点染,加上以浓墨、石绿色绘成的枝叶的衬托,显得既丰富又有生气。杂树与苔草均用焦墨勾点,使山峦层次分明,营造出古雅潇洒的氛围。纵观整幅作品,笔墨与设色意境高妙,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墨色相浸之处直展天然意趣。此作展现出平淡天真、超逸萧散的文人画审美特征。

画家在作品中自题:“曾见九龙山人家孟端尺幅,其运墨设色大略如此,追摹其意,不识尚有几微之合否。时辛丑重五日也,王宸。”钤“臣”朱文方印、“宸”白文方印。“辛丑”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作者时年62岁。从题识可知,此画应为王宸的晚期作品,故笔墨较为成熟。此画有仿明代王绂作品之意。王绂曾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大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王宸曾见王绂的山水画作,临摹其画之意境,之后又自问是否与王绂之画有几分神似。由此可见王宸谦虚谨慎的创作态度。

王宸为王原祁曾孙,属娄东派,其作品延续了王原祁的绘画风格。他推崇“元四家”,在绘画思想上深受董其昌的影响。他临摹大量古人作品,借鉴古人的立意、布局、运笔、设色、线条等,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夫。他注重展现画面的结构和气势,通过对单元结构的细致刻画,在渐次堆叠的笔墨中延展画面,彰显出中国画特有的空间结构和气韵。然而,“四王”以及之后的追随者主要以仿古为创作追求,摹古也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限制了绘画的发展。他们普遍缺乏师法自然的热情,缺少观察真山真水的具体感受,在创作中仅仅局限于对前人艺术实践的模仿、整理和总结,最终变成程式化的僵硬画风。这是王宸等清代画家的弊端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