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厦门权威的丙午川字大清银币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古董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个
供货总量: 10 个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福建 厦门市
最后更新: 2018-08-17 11:21
浏览次数: 3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 。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誉钱币之“大清铜币”为 大乐事。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 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川”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之分;“川”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 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如今,古钱币藏品在各大拍长上风头鹊起,国内外藏家对于清朝龙洋、铜币的热捧不断升级,让众多的1者感受到了中国铜币的收藏价值和潜力。在收藏市场中,大清铜币因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及历史意义,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价格也水涨船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收藏价值将逐渐显现。此枚丙午川字版大清铜币户部当制钱十文铜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字体娟秀,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界知名度极大的一枚,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收藏价值。

  钱币正面“大清铜币”中间一个“川”字,上面用满文写“光绪年制”,藏品背面神龙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

  “大清铜币”,背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这枚钱币,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传说,“大清铜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枚钱币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龙纹钱币,因为民间传说,“大清铜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 。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大清铜币”像这种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数为赝品,因为1“大清铜币”存世量是极为稀少的。
  大清铜币拍卖纪录: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试制   成交价:RMB2,180,000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央“川”     成交价:RMB2,346,400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铜币       成交价:RMB1,184,000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当钱二十文   成交价:RMB1,184,800
  大清铜币二十文铜镍合金试样   成交价:RMB1,880,000
  大清铜币(汴)当制钱二十文   成交价:RMB1,345000
  丙午1906年户部大清二十文     成交价  RMB3,710,000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试制   成交价:RMB5,220,000
  己酉大清铜币中央汴字当制钱   成交价:RMB3,260,000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试制   成交价:RMB4,590,000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