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电工电气 » 电线、电缆 »

陕西电缆制造商、延安铝合金电缆、10kv铝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铝合金电缆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1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陕西
最后更新: 2015-08-24 15:22
浏览次数: 8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乱象5:有型式(或委托)检验报告的就是合格的铝合金电缆

事实真相:仅仅有型式(或委托)检验报告是不够的,还要有权威检测机构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出具三份报告。1)符合AA8000系列导体铝合金杆材化学成分检测报告;2),上海电缆研究所根据拟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为检测依据出具的导体铝合金杆100小时抗压蠕变试验报告, 据统计, 多数公司没有这份报告,即使有这份报告的, 也没有按照标准要求达到100小时的试验;3),机械工业电工材料及特种线缆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铝合金电缆和接线端子组件1000次热循环检验报告。这三份报告是证明合格铝合金电缆最权威、也是最重要的检测报告。

乱象6:有网站,网站做的漂亮的就是正规的铝合金电缆厂家

事实真相:如今网络宣传五花八门,各种傍品牌的所谓公司及网络公司十分猖獗,宣传上说的仿佛象回事,实际如何?忽悠口气大,说检测报告也有,什么都能承诺,但供的绝大多数都是伪劣产品。在此,提醒用户一定要认真辨别,首先验明企业资质,检测报告,特别是上述三个基本检测报告必须具备,上检测机构网站验明报告真伪,而且一定要提出考察工厂、现场验货要求,让这些虚假公司、虚假产品无处遁形。这种公司一般难以满足要求,这种鉴别是必须的,不要只看价格,否则难免上当受骗,后患无穷。


铝合金杆连铸连轧工艺

优良的铝合金导体杆材是铝合金电缆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的决定性要素,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铝合金杆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

1)计算确定好铝锭、中间合金及添加剂的使用量,依次加料在其熔化进入保温炉后,加入添加剂精炼和搅拌,同时对炉内不同点取样分析,需要时做相应调整。

2)因合金精炼后温度较高,铝液结晶比较困难,注意随时调整冷却水压力,保持结晶轮光洁,以便铝液顺利结晶成型。

3)轧制时严格控制铝杆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便于后续拉制和绞线工序的紧压。因铝杆有内应力要存放48小时以上才能使用。

导体的绞合与紧压

导体的绞合与紧压

首先,要对导体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导体根数不宜过少,单线直径和绞合节距不能过大,这样可以使紧压导体圆整性好,紧密无缝隙。

其次,紧压后的导体要经过拉模休整,使表面光滑圆整,并且要对紧压导体进行直流电阻实验,使其符合标准要求。

第三,紧压系数控制在0.92以上。

铝合金带联锁铠装工艺

联锁铠装是一种单层铠装结构,其特点为铝合金带预压成“S”型曲面后,以缆芯为中心旋转包覆在缆芯外面,各节“S”型曲面自身相互扣合,形成一层自锁的铠装护层。铠装带采用5000系列铝合金带,具有良好成形加工性能,强度高尤其是抗疲劳强度高、耐腐蚀性和焊接性好,但切削性能差。在铠装过程中除设备因素外,合金带材料性能、断面几何形状、尺寸、扣合间隙是技术关键,要求铠装节距一致、均匀平整,无开裂无脱开,能承受与铠装相关的检测。模具设计加工,模具工位和张力的调整,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积累非常重

铝合金带联锁铠装


上缆所发布《AA8030铝合金电缆全生命周期研究报告》

   电线电缆行业“以铝代铜”的进程备受业界关注。3月21日,上海电缆研究所在上海发布全球电线电缆行业首份铝合金电缆全生命周期研究报告。报告的全称为《AA8030铝合金电缆全生命周期研究报告》。 

   《AA8030铝合金电缆全生命周期研究报告》强调贯穿从原材料、生产、使用、生命末期的处理、循环和最终处置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影响。此次发布的铝合金电缆LCA报告,特别剖析了在北美有超过40年可靠运行记录、并逐渐应用于国内众多领域的AA8030铝合金电缆,及其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结果,从而识别并减少相应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铝合金电缆在许多性能方面优于铜导体电缆,具有同等电气性能的AA8030铝合金电缆和铜导体电缆,在电缆产品涉及到的七项特征化指标中的六项上均优于铜缆,表明AA8030铝合金导体电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低于铜导电缆。这六项指标包括:能源消耗潜值、酸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工业用水和中国资源消耗潜值。

   电线电缆行业是铜最主要的运用领域,一旦以铝代铜市场成熟,铜的消费量将面临萎缩。铜价将受冲击。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