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网 » 电工电气 » 电线、电缆 »

铝合金电缆厂家|榆林铝合金电缆|远洋牌铝合金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平行集束导线
单价: 电询
起订: 1
供货总量: 5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4 天内发货
所在地: 陕西
最后更新: 2015-08-07 13:54
浏览次数: 7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作为该项目的发起者和主编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致力于通过该项研究报告深入剖析和解释铝合金电缆的运用价值,以及其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绩效指标,从而为行业、用户及政府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环境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工具,生命周期评估在国际上已有研究及应用历史。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研究和测评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市场在推动全球铝合金电缆应用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铝合金电缆的机械性能  1、铝合金电缆的延伸性能

伸长率是导体机械性能重要指标,是产品优劣和能承受外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电缆导体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铝合金电缆退火处理后的延伸率能达到30%,与铜缆的一致,是能取代铝芯电缆与铜缆的重要指标。

2、铝合金电缆的柔韧性能

铝合金电缆能承受至少18次扭转,扭转试验:主要检验金属线材的韧性,韧性愈好,能承受的扭转次数愈多。普通铝丝的一个重要缺点是脆度高,一般扭转3次就有裂痕,5次就断裂,在安装时只要若干次一定角度的扭转,导体就会产生裂纹,裂口就会发热、腐蚀,是出现火灾的重要原因。使用铝合金电缆,由于它的韧性好,不会产生裂纹,在安装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减少。

3、铝合金电缆的弯曲性能

弯曲试验:主要检验金属的抗弯曲性能。材质不均或性脆的材料,抗弯曲性能差。根据GB/T12706中对铜缆安装时弯曲半径的规定,铜缆的弯曲半径是10—20倍电缆直径,铝合金电缆的弯曲半径最小为7倍电缆直径,使用铝合金电缆能减小布局空间,更易于敷设,减少安装成本。


近年来'以铝代铜'的呼声日益强烈,是因为从成本角度来看,铝合金电缆比纯铜电缆的价格低了40%左右,而铜电缆因铜价原因频频发生被盗案件。

  周胜认为,鉴于中国对于电线电缆的安全可靠性和对环保愈来愈重视,以后铜在线缆上的使用仍将会有较为光明的前途。周胜指出,需要指出的是,铜在电缆连接上的性能是非常安全可靠的,而这一点,铝合金电缆就难与其相比。

  周胜还表示,目前中国的电气安装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国家消防协会的研究表明,因电气线路发生故障而造成的火灾占整个电气火灾的三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线路的安装以及线路的选材在中国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即使在安装规范、人员技术等不那么到位的情况下,铜电缆线路出问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地小,但如果换成铝合金则不然。

  对于铝合金电缆的回收问题,周胜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铝合金是难以全部回收的,即使回收,也只能回到合金的形式,但是铜却可以100%回收,其中铜线就是回收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从环保方面看,铜在线材之中的使用也会持续下去。

  国际铜业协会总裁约翰?霍兰德就此问题进行补充,他称'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资源的制约。如果单纯从前端成本来看,铝合金确实要较铜便宜一些,但是如果从回收率的角度来看,铜的再生性优势是其所不可比拟的。'



稀土高铁铝合金导体、耐火云母带、阻燃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燃玻璃纤维绕包带、铝合金带联锁铠装、聚烯烃护套;改善了传统铝芯电缆的缺陷,并具有优于铜缆的一些特性;易弯曲,弯曲半径仅为7倍外径;超常规的紧压技术,紧压系数达到0.93;金属联锁铠装结构,降低了火灾的危险系数;能经受750℃~800℃、40min的火焰燃烧,不出现沿燃和滴落现象,且能继续供电,达到阻燃IA级、耐火I级标准。使用寿命更长,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

  铝合金耐火电缆:

  易弯曲,弯曲半径仅为7倍外径;

  超常规的紧压技术,紧压系数达到0.93;

  金属联锁铠装结构,降低了火灾的危险系数;

  经受750~800℃、40min的火焰燃烧,达到耐火I级;

  耐火性能符合GA306.2-2007标准。

  铝合金无卤低烟耐火电缆:

  稀土高铁铝合金导体、耐火云母带、阻燃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

  阻燃玻璃纤维绕包带、铝合金带联锁铠装、聚烯烃护套;

  改善了传统铝芯电缆的缺陷,并具有优于铜缆的一些特性;

  阻燃IA级、耐火I级,低烟无卤,符合环保要求;

  阻燃耐火性能符合GA306.1-2007、GA306.2-2007标准。

  传统的耐火电缆其导体为铜,这是电缆行业、电缆用户、电气设计人员所公认的常识。

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