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诊所式教育中的法律诊所之创新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电询
品牌: 未填写
销量: 累计出售 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2 人关注
更新: 2019-03-13 08:45
数量: 减少 增加件 库存100件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在我国,关于法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倾向*的观点,即“素质教育说”和“职业教育说”两种。前者是强调法学教育的普遍*,至于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可以放到大学后在准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中进行。后者强调的是,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将培养职业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应当说两种主张都有各自的道理,也不排除在主张素质教学的学者也不排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法学教学的实践*教学在学界既是一种共识,也是多年来不断探索一直想解决的问题。纵观高校法课程设置,历来都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少考虑,即使法学学生的就业方向以职业法律工作者为主,可以看出,实践*教学薄弱是法学教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争的事实,我们培养的法学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法律诊所课程自20世纪引入我国以来,在全国高校发展迅速,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受到法学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这门课程使学生将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法学院设立法律诊所,采用了多种形式,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内置式真实客户法律诊所、校外实习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律诊所三种形式。内置式真实客户法律诊所,这种模式依附于学院内部,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相关人士提供法律服务。校外实习法律诊所,主要是设置在学校之外,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模拟法律诊所,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模拟训练。但各个学校遇到共同问题是法律诊所课程课选人数多与师资力量不足产生的矛盾,教学成本高可以说是影响法律诊所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模拟法律诊所”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模拟法律诊所,是指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案件材料,通过角色分工,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技巧,主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从事律师实务和其他法律实务技能。较其他两种模式的诊所教学方法可省去案源及实践单位等因素的考虑,教师可自行准备案例课件,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模拟实训。

随着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被逐渐认知,并很快得到了法学院的学生、教师、整个法律界乃至社会的重视,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从传统的法学教育形式转移到新颖的虚拟法律诊所教学模式中来。越来越多的法学实训软件,被各大高校法学院应用到了法律诊所教学之中,比较有代表*的高校为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极具影响力的法学院之一的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其选用法律家法学实践(法律诊所)教学系统进行法律诊所式教学,该系统涵盖法律诊所课程会见当事人、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代写、律师文书制作、谈判、调解、公证、律师见证、会见犯罪嫌疑人以及诉讼等核心业务教学模块。教师可根据教学环节需要设置实训分组、分配角色、建立实训项目。学生通过模拟环境扮演法官、律师、调解员等不同角色,就案件争议问题展开讨论、辩论、调解,教师可在不同的实训教学阶段给予指导及考评。

诊所教育实施以来,在推动学院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案件来源、师生积极*、课程开设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教学软件的案例资料丰富多样,实训业务领域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可满足实训室现场和校内网络化二种模式应用,法律诊所实训软件的出现大大节省教学成本,创新的教学模拟更加吸引学生的实践的兴趣。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拟已被引入十余载,它如想在中国的法律教育模式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者必须花费无数的心血和经历,而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是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生存根本。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诊所,必须结合我国法学教学现状,不断寻求长期发展的新模式。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商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