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厦门出手诸葛碗哪里最快速最方便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电询
品牌: 未填写
销量: 累计出售 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8 人关注
更新: 2017-12-07 22:19
数量: 减少 增加件 库存56件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用途为供器。龙泉窑烧造数量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烧制。

诸葛碗主要在宋朝到明朝时流传,在古人的一些画作中也有体现。龙泉窑、耀州窑烧制数量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生产,五彩、青花均有烧制,但流传至今已不多见。

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明龙泉官窑瓷器将刻花与釉结合得恰到好处,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釉色与刻花的美感都得到较好的呈现,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明代龙泉窑瓷器采用垫圈垫烧,器底一般无釉,多呈现“朱砂底”、“火石红”现象,这是矿土中的铁元素高温之后长时间氧化而成的。“火石红”多出现在胎釉结合处,并自然均匀地分布于底部,是瓷器真伪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造假者常把矿渣嵌入或通过各种烧制方法进行伪造,但多是不够均匀,光泽度不够,用放大镜观察可发现“火石红”浮于表面。当然,“火石红”变化多端,只能作为鉴定的一种参考方法,不能完全依赖。

据现有资料所示,龙泉窑始于五代,在宋代时青瓷的制作工艺达到顶峰,元明两代渐衰,胎体较为粗糙,釉色也不如宋代,但刻花、堆塑等装饰手法有所发展,终于清代,是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名窑。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商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