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窗
 

厦门哪里可以出手战国玉器鉴定战国玉器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起批 1-5件 6件以上
价格 商币2888.00 商币2800.00
品牌: 未填写
销量: 累计出售 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52 人关注
更新: 2017-12-05 21:14
数量: 减少 增加件 库存99件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战国玉器的品种,除个别类型,如此前常见的玉人头和玉束帛形嵌饰等已消失外,其它春秋时期已有的玉器基本得以继承和发展。唯其形式已大为改观,并出现一些前所未见的品种。如玉带钩,数量由少至多,形式千变万化,史称“满堂宾客,视钩各异于环带间”,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又如玉具剑饰物,此前已有的玉剑首,由长椭圆形演变为扁圆形,玉彘由椭圆演变成菱形。此外,又新出现饰于剑鞘近口处,内由一长方形穿,可与剑鞘结系和革带穿缀用的玉,以及饰于剑鞘末端,形呈束腰形,供保护剑
周王朝进入战国始,中国社会已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早期的大小诸侯国仍较多,进入中期后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大小诸侯国也合并为七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与此同时,在战国早中期间,尚有个别小国在它们之间残存,其中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一带的中山王国,即为一例。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文化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争鸣”等,人类文明象征之一的物质文化,也得以大大的提高和丰富。其中在手工业中占有特殊地位的琢玉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在琢玉史上进入第三高峰期的事实,便是最突出的实例。

一.玉料
   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籽料,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等。中小贵族多使用一些玉质差一点的和田玉和地方玉材。其他玉石类材质有玛瑙、石髓、绿松石、水晶、紫晶、滑石等。
二.工艺
   战国玉器雕刻技艺和工具比以前大有进步,日臻娴熟的透雕技法、叹为观止的活环技术(图2)、走势扭曲委婉的游丝描刻线都是时代特色,最让人叫绝的是打磨技术,许多玉器的抛光度能达到光彩照人的效果,俗称“玻璃光”。
三.器型
   战国玉器的器型很多,以礼玉和饰玉为主,且增加了许多新品种,主要有:
1.  玉舞人  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多作长袖舞动状,对汉代的玉舞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  玉具剑  玉剑饰发展到战国已经品种齐全了,不仅有剑首、剑格,还有剑璏、剑珌。
3.  出廓璧 (图1) 多在孔内或外缘加饰对称龙凤等镂空雕纹饰,显得雍容华贵。
4.  玉羽觞  又称玉耳杯。羽觞是盛酒的容器,用玉来做更能彰显使用者的身份。
5. 鸡心佩  从殷商实用器玉韘演变而来,其形从圆筒形逐渐向扁平式发展,且两侧加以纹饰,并从实用器演变为崇武尚武之佩。
四.纹饰
    战国玉器上的线条,包括造型的轮廓线和纹饰的阴阳线,均锋利挺劲,准确流畅。纹饰基本延续春秋时式样,如谷纹、勾云纹、卷云纹、蟠螭纹等。但相比春秋,又有了变化,以谷纹为例:谷纹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浅浮雕谷纹,它是春秋晚期玉器谷纹的承袭型,特点是形体比例多数为趋小,中间突起部分手感尖锐,谷粒底部出尖钩,排列密致有序;第二类,扁矮形谷纹,用阴线钩出谷纹轮廓、使中间处成略突起的谷粒,特点是手触感觉凸起回钝,无尖锐感,谷粒底部有尖钩线,排列有序或无序;第三类,阴线谷纹,可视为第一、二类谷纹的简约型,线组宽度均匀刀法粗放有力排列有序或无序手感平坦。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商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